6月29日,由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学术支持的《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伊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汪辉教授在开幕辞中简要介绍了《指南》修订背景。本次修订主要基于妇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新循证证据的涌现以及临床需求的更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及时、精准的指导。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详细介绍了指南的制定背景与修订历程。他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在我国妇科肿瘤临床广泛应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分别于2021年发布首版指南、2023年完成首次修订,两版指南的发布对临床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23版指南发布以来,国内外多项ICI相关临床研究数据陆续披露,真实世界应用经验亦不断丰富。为进一步优化临床实践指导,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正式启动2025版指南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指南编写专家组系统整合了最新循证证据,经过多轮论证及专家评审组集体投票表决,最终形成了推荐意见。孔北华教授特别强调,新版指南着重强化了对国产药物临床证据的系统性评估,依据研究证据等级与专家共识度,明确了不同层级的推荐强度,确保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对指南的修订与发布表示高度认可与支持。他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核心药物,尤其在妇科肿瘤中应用广泛。鉴于该领域临床研究进展迅速、证据不断更新,指南修订工作必须紧跟形势。马丁教授强调,新版指南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依据研究证据等级构建推荐体系,旨在为妇科肿瘤医师提供科学、规范的药物应用指导,最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殷爱军博士对指南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涵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简介、免疫治疗疗效评价、临床应用方案、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以及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等关键维度。
据悉,该指南将在多个杂志以及多个媒体网络上线公布,并将纳入即将出版的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中国妇科肿瘤临床实践指南(下卷)》。该下卷计划于2025年9月20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大会上正式发行。系列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推进妇科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工作,使临床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