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18日电(记者董小红、陈地)历时11天、参赛规模和人数均为历史之“最”、打破18项世界纪录、超22万人次购票观赛……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已落下帷幕,为世界留下缤纷多彩的记忆。从“成都成就梦想”到“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从“大运”到“世运”,成都又一次生动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大型体育赛事的意义,远不止比赛本身——谋赛,最终是为了营城。借助成都世运会,城市发展新动能正在被激发,运动,正悄然改变蓉城。
以赛惠民体育融入日常生活
拉弓、放箭,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在成都高新区一家射箭俱乐部里,不少年轻人正在练习射箭。
“这里场地大、设备新,很享受!”市民肖女士说,她通过世运会喜欢上了射箭,专门来体验。
随着世运会的带动,射箭、飞盘等运动在成都越来越流行。据成都市射击射箭协会统计,成都射箭爱好者超过千人,体验过且感兴趣的射箭爱好者已达数万人。
成都市民体验射箭运动
各类运动蓬勃生长,全民健身不断融入日常生活,这正是成都以赛惠民办赛理念的缩影。
今年3月,成都启动了“爱成都·迎世运·动起来”世运会项目校园推广活动,在全市120所学校推广棍网球、飞盘、壁球等世运会项目,超4万人次参与。4月,“世运项目进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已覆盖超600个社区,吸引超12万市民深度参与,推送“国际赛事生活化”,也带动了多个小众运动的兴起。
不仅如此,成都世运会的7处临建场馆将在赛后保留下来,用于惠民项目,助力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
以赛兴业产业动能加速集聚
跳跃、攀爬、转身……8月15日,在成都世运会攀岩男子速度个人四条道决赛中,中国选手龙见国以4秒74刷新全国纪录夺冠。赛场上的激情点燃了全民运动热潮,也在带动相关产业提质升级。
走进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环贸ICD香蕉攀岩店内,前来体验的顾客络绎不绝。店长曾宇佳介绍:“试营业期间,门店最高单日接待客流超700人次。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成都打造西南最大门店,满足日渐旺盛的室内攀岩运动需求。”
市民在成都体验攀岩运动
体育产业是世界公认的“幸福产业”,而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强大的参与性和带动性,对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成都已举办重大赛事38项。一项项丰富多彩的运动赛事,让体育消费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运动新场景数量日益增多,相关体育装备需求也明显激增。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成都体育消费规模突破400亿元,世运IP成为拉动消费、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市民在成都公园里玩飞盘
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抢抓世运项目推广的契机,探索发展科技体育“新赛道”,筹办无人机、机器人等赛事,以新兴体育产业助力新兴领域经济发展。
以赛促旅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走进火锅店,品尝成都的“热辣滚烫”;步入特色商圈,开启“买买买”模式……世运会期间,许多外籍运动员来到成都街头,零距离感受蓉城烟火气。
为一场赛奔赴一座城,不仅是运动与美景、美食的相互成就,更给了消费者“说走就走”的充足理由。
围绕本届世运会,成都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在乡村微度假、古镇潮玩等领域中散发城市魅力,并于2024年10月启动了世运会“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带领世界各地游客领略巴山蜀水的魅力。今年6月以来,成都以“世运引流+暑期消费”为核心,联动文旅、商业、体育等多领域资源,通过发布文旅惠民福利、推介特色消费场景、揭晓“成都礼物”等系列举措让流量变“留量”。
市民在成都体验攀岩运动
一场场赛事,掀起一波波来蓉热潮。为了让世运宾客深度体验“住得安心、游得尽兴”,成都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在支付便利方面,推动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成都的移动支付应用,全国首个支持公交、地铁实现境外银行卡“一卡通行”;在入境便利方面,在天府国际机场、地铁站、宽窄巷子等旅客聚集区域,通过AI智能翻译屏提供了14种语言的实时翻译、问询和金融咨询等服务;在离境退税方面,全市离境退税商店增至429户,“即买即退”商店103家。
以赛促旅的成效体现在数据中: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98.4万人次,同比增长51.5%。
城市为赛事赋能,赛事为城市添彩。以赛为媒,万千气象绘就的多彩运动画卷,正在“巴适之都”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