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烽火岁月中的红色印记-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8/17 13:39:48
来源:新华社

新华视点|烽火岁月中的红色印记

字体:

  82年后追寻“刘老庄连”82名勇士

  泛黄的家书上,写满了烈士李云鹏想要保家卫国的愿望,李爱云摩挲着信纸,读过一遍又一遍。

  82年前,哥哥李云鹏经历的那场血战,早已在李爱云的脑海中凝固成挥之不去的记忆。

  1943年3月,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日伪军16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82名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

  1969年,李爱云插队落户到刘老庄大队第一生产队。她白天积极参加劳动,闲暇时会到烈士陵园守陵,擦擦墓碑,同长眠于此的“哥哥们”说说话。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镌刻于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大门的挽联,无声诉说着4连的光荣连史。陵园内,82棵青松高耸,仿佛当年82名顶天立地的铁血战士。

  那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与无畏担当,在每一个被英雄故事点燃的心灵里,生生不息。

  从烽火童年到精神火炬:九旬抗战老兵的红色记忆

  在香港新界屯门龙鼓滩的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前,90岁的抗日老战士林珍拄拐而立,正向前来的大人与孩童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战士们,如何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抵御外侮。

  1943年的一天,几个日本军人押着双手被反绑的姐姐破门而入,叫嚣林展偷了军票,要抄家。林珍躲在母亲身后,眼睁睁看着日军当着家人的面殴打姐姐,一个军官拔出刺刀在姐姐脖子上来回比划。

  姐姐的呐喊已像烙铁烫进林珍心底。那一刻,家仇与国恨随着钻心的疼,一起刻进了这个年幼女孩的生命里。1943年冬天,8岁的她成了“小鬼通讯员”。

  抗战胜利后,林珍北上求学。1977年回港时,发现年轻人对港九大队的历史一无所知。自此,她成了讲述抗战历史的“火炬手”,在历史遗迹与校园间奔走宣讲。

  黄土高原上的“红色金融”传奇

  兴县,这个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却在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里,正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西北农民银行的诞生地。

  西北农民银行,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机构的名称,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成立,为当时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也为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奠定了基础。说起西北农民银行,还得先从兴县农民银行讲起。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田甜

  包装:夏勇

  配音:韩文浩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