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7月1日电 题:抓党建、谋创新、促发展——吉林一家化纤企业基层党组织这样做
新华社记者张建、王晓林
一个机械手一次就能抓取12个丝饼,然后快速而精准地放至全自动生产线上,经传送、洗涤、烘干、分级、包装、装箱,销往海内外市场……
在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今年投产的3.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生产车间内,本该是劳动密集的纺织生产作业现场却鲜有工人的身影,自动化装置节约了大量人力。
“这套自动挂杆装置是公司自主设计、与生产企业合作研发的专利成果,由车间党支部立项统筹,党小组按分工进行攻关。”吉林化纤长丝十二车间党支部书记、主任李超说。
长丝十二车间党员王天翼所在的党小组承担相关工艺的设计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与工友们反复进行技术攻关,最终使设备、装置能够与整条生产线相辅相成并高速运行。
李超介绍,自动挂杆装置的研发涉及材料、工艺、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车间一线的基层党员在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全过程发挥带头作用,确保了项目按时投产。该项目较以往可节约人力50%,人均生产效率提高30%,达到行业智能化先进水平。
吉林化纤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企业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支部立项创新课题、基层党员创新攻关等举措,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在党建引领下,如今的吉林化纤不仅在传统纺织原料领域深耕,拥有全球优质的人造丝、腈纶纤维和竹纤维生产基地,还在新材料领域持续突破,发展态势良好。
规格为3K的小丝束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运动器材等高端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为更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吉林化纤国兴碳纤维公司碳化一车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集中攻坚,通过对设备机器、加工原料、操作方法等要素的分析,先后制定124项攻关措施并逐个突破。
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今年2月改进完成的新3K碳纤维生产线不仅提产提效,还实现节能降耗;产品价格上去了,在市场上也很抢手。
“我们不断创造适宜的创新平台载体,让党员骨干冲在前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吉林化纤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宏说。
王宏介绍,在吉林化纤,每个党支部都有创新课题,每名党员都承担创新任务,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新传导作用,提高集团全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