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17日电(记者夏亮、彭嵩涵)“诸暨王中王,杭州来称王”“潮涌钱塘吞越甲,浇灭暨阳砸惯咔”……场馆内,球迷们为各自家乡球队摇旗呐喊;场馆外,包含互动体验、美食摊位、文创展台的“浙BA·浙里潮集”同样热闹非凡。
7月19日,在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绍兴市预选赛决赛现场,诸暨队啦啦队在比赛中加油。新华社发(郭斌 摄)
经历近一个月的“百县大战”后,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简称“浙BA”)城市争霸赛15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拉开序幕,从预选赛脱颖而出的22支球队将展开新一阶段的较量。这个夏天,这项覆盖浙江11个地市、90个区县市的全民赛事,点燃了浙江球迷的篮球热情,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
小球票撬动大消费
作为一项群众体育赛事,“浙BA”票价亲民,最高不超过30元,旨在让更多民众走进赛场,感受篮球赛事的魅力。然而,观赛只是这张球票的功能之一。
在温州,一张“浙BA”球票同时也是“旅游通行证”,球迷凭票可在7天内免费畅游雁荡山、江心屿等28个核心景区,享受楠溪江漂流等12个项目的专属优惠。在丽水市莲都区,观众拥有了最高28元的“浙BA”门票,便等于获得了“一票通”大礼包:一张球票联动赛事现场市集消费券,以及几十家本土餐饮店和民宿的专属折扣。舟山市则推出了“凭票根赠盲盒”特色互动活动,吸引球迷游客畅享“看球+抽奖+消费”的一体化体验。
“这相当于把球票升级为‘旅游通行证’。”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李启迪说,用这张小小票根,打通旅游、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全链条,让“看一场球,游一座城,品一方味”成为现实,推动赛事流量高效转化为实际消费力。
通过消费券、文旅套餐、场景创新等差异化策略,“浙BA”成为全域经济联动的纽带。事实证明,小球票,有大能量。
浙江省体育局数据显示,第一阶段“浙BA”共举办预选赛250场,累计观赛人数达到77.88万人次,赛事带动文商旅体综合消费6.03亿元,门票收入576.36万元。
文体旅商融合的实践
当夜幕降临,赛场内的助威声与赛场外的叫卖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交响曲。
在温州市体育中心外的“篮街福”市集上,29个后备箱摊位升腾着烧烤烟火气,瓯绣、米塑等非遗技艺展示穿插其间。平阳赛场的“供富大篷车”汇集了怀溪番鸭等20余种当地小吃,球迷扫码就能将这些特产直邮到家。“看场比赛顺便把特产都买齐了,省心又有气氛”,一位带着孩子观赛的女士展示着她的购物袋,道出了不少球迷的心声。
“浙BA”是篮球赛,却又不止于篮球赛。
以赛事为契机,杭州文旅推出“十三邀 浙BA荣耀礼遇”,客队所在地市或者区、县(市)的居民以及所有来杭参加比赛的球队队员,都能在赛后三天享受包括旅游、吃喝、体验在内40项优惠内容的文旅大礼包,可谓诚意满满。台州在全市开辟了11个户外第二观赛空间,分布在椒江区葭沚老街、临海市银泰城等特色街区与核心商圈,同步推出的“啤酒+音乐+冲浪+夜游”球迷狂欢季活动,将篮球热情延伸至海岸线。
“浙BA”的创意中场秀则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的窗口。永嘉赛场上,永昆剧团的水袖演员与街舞少年同台;在泰顺县,千年提线木偶表演喷火绝技;东阳则把横店片场的古装“帝后”请进赛场派发文旅礼包。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开数据显示,“浙BA”预选赛期间,全省共举办文旅等市集390场,总摊位11247个,售卖金额达1.74亿元;联动发放文旅、体育、商超消费券9665.61万元,带动文商旅消费4.23亿元。
赛事流量变县域经济增量
“浙BA”分两个阶段,预选赛阶段,11个设区市通过“百县大战”各决出1支冠军队;城市争霸赛阶段,这11支县级冠军队将以“独立身份”代表本市,与11支由其他县区整合而成的市级联队正面对抗。
“这种赛制恰好契合浙江县域经济实力与市区比肩的发展特点,天然生成了极具对抗性和传播力的话题场景。”李启迪说,通过“浙BA”,诸暨的“袜都”、柯桥的“布都”、义乌的“小商品之都”等地方产业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全国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梭子蟹是横着走的,希望我们的‘南哥’(苍南)能够横扫‘浙BA’!”苍南县金乡徽章厂副总经理潘雪子骄傲地展示着公司的最新款冰箱贴——一只俏皮可爱的梭子蟹用大钳子举起篮球。
这款将苍南168黄金海岸线特色海产品与篮球元素巧妙结合的文创产品,从设计到上市仅用了3天时间,刚推出就被抢购一空,成为赛事期间的 “网红单品”。
事实上,预选赛阶段各区县类似苍南这样结合本地特色开发的产品不在少数:诸暨有防滑纱篮球袜,义乌更是有各式各样的加油道具,不一而足。
“这些产品不仅是简单的纪念品,更是各地‘一县一品’产业的缩影。”李启迪说,“当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混着游客扫码支付的提示音,这项全民赛事已超越体育本身,成为浙江县域经济活力涌动的脉搏。”